來源:中國電子政務網 更新時間:2016-06-12
近日,民政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統計局、林業局、地震局等十余個部門對2016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低溫冷凍、雪災、洪澇和地質災害為主,干旱、風雹、地震和森林火災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97.2萬人次受災,51人因災死亡,2人失蹤,12.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1.5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直接經濟損失184.5億元。總體看,災情較去年同期偏重。
自然災害的來襲我們是阻擋不了的,當然這個問題也是當今世界最為關注的。每年因自然災害我們不僅損失了經濟,還造成了人類的傷亡。為了減輕由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對社會及環境影響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城市應急系統所承擔的作用顯得緊迫和重要,各地政府也逐漸將城市應急系統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來。
作為專家型的信息通信技術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提供商,北京捷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城市應急系統的技術開發,成功推出的政府應急指揮平臺已被徐州等多座城市的應急中心采納部署。該系統結構完善、功能齊全、靈活高效,能夠有效地防范并及時處理各類城市突發性事件,在公共安全、城市應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捷思銳政府應急指揮平臺依托電子政務專網,將各種通信終端接入綜合指揮調度系統,進行統一的呼叫調度和錄音,并提供與業務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短信平臺的對接。綜合指揮調度系統融合了PSTN公共交換電話網、集群通信系統、公眾移動通信系統、多路傳真系統、視頻調度系統、音響廣播系統等。
有線無線融合
該系統集成公共交換電話網、公眾移動通信網、無線集群網等多種通信手段,通過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兩種技術手段,實現應急通信系統的建設。有線通信手段包括普通電話、傳真等;無線通信手段包括公眾移動通信、集群通信、手機等。
整合資源 輕松調度
公眾移動通信系統依托現有公共無線移動通信網絡實現,并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共建的方式,把運營商的部分通信資源整合進應急資源之中,進行統一分配和調度。手機APP軟件通過政務外網,以無線網絡為依托,輕松將手機與對講機功能合二為一,實現集群對講、點對點語音和視頻通話、視頻回傳等應用。
可提供二次開發接口和平臺
通過中國電信的“企信通”短信平臺接口進行二次開發工作,實現應急通信系統與“企信通”短信平臺的對接,使用電信的短信平臺號碼完成短信收發等相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