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堅持以大數據為引領,以網格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著力推進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著力加強社會治安視頻防控聯網建設,著力加強大數據技術和網格管理技術融合應用,激發社會活力,提高了保障城市安全能力,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
服務管理信息化 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社會治理如何適應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如何運用信息化為社會治理服務,這是近年來安徽在推進社會治理工作中著力解決的中心問題,形成以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為載體引領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蕪湖經驗”,廣泛在全省推廣,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的肯定。如今,“蕪湖經驗”已走向全國。
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通過信息支撐搭建服務管理平臺。一是統籌系統平臺建設。以市為單位,分步實施,先易后難,整體推進,著力建設以“一個中心、兩個網絡、三個系統、四個支撐”為主體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同時,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設、信息惠民工程及全省統一電子政務平臺建設。目前,全省16個市基本完成市級平臺建設。二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新建立SPV、PPP等合作模式和投資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務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既發揮了政府的指導作用和政策優勢,又引進了社會資本和人才技術。三是厘清業務邊界。結合政府權力清單梳理,統籌搭建集信息公開、網上辦事、效能監察于一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平臺,為公眾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覆蓋”的網上政務服務。四是倒逼機制轉型。整合政府各職能部門與群眾相關的行政審批和辦理事項,貫通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辦事流程,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工協作”,實現“一點受理、全城通辦”,推進社會服務管理由“多頭分管”向“協同治理”轉變,由“單向服務管理”向“綜合服務管理”轉變。五是整合共享資源。以公安部門的人口數據、工商部門的法人數據為基礎,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整合相關部門信息,構建以自然人和法人為主題的共享信息資源庫,為各部門提供完整、準確、鮮活的數據支持。六是豐富公眾參與載體。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開放、便捷的公眾參與平臺,實現信息查詢和事項辦理智能化、信息發布及時化、公眾參與廣泛化、為民服務個性化,逐漸形成信息化建設人人參與、信息化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打破部門壁壘,延伸辦理網點,優化辦事流程,規范工作程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鼠標一點就能辦好事、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改變以往群眾辦事難、辦事慢的困境。同時,信息平臺的廣泛覆蓋和普遍應用,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廣大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及時反映和協調了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建立了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為社區百姓主動提供了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個性化服務,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
視頻資源深度整合 構筑城市立體化安防體系
安徽以構建城市立體化治安防控“合肥樣板”為示范,通過視頻資源深度整合,全面推進視頻防控聯網建設,以合肥為代表的全省城市立體化安防體系得以深入推進,城市安全屏障更加穩固。
在推進視頻防控聯網建設上,一是整體規劃布局。堅持統一規劃視頻監控、統一搭建視頻專網、統一開發視頻應用,編制視頻監控建設總體方案,著力構建“封閉成環、匯聚成網”的立體化視頻防控網。依托“天網”主干網建設,采用“環網+星網”的拓撲架構,搭建了統一的視頻數據專網,覆蓋相關部門;基于云架構設計,開發共享共用的統一視頻綜合應用平臺,實現視頻資源的統一接入、統一管理、統一調閱。二是科學設計布點。科學開展監控探頭布點設計,構建總體布控、區域布控、節點布控“三個模型”,滿足“高低組合、槍球聯動、虛實互補、遠近結合”的實戰需求,實現探頭建設集約化、功能多元化、成效最大化。三是技術創新支撐。聚合公共安全技術領域的優勢資源,加強技術攻關,加快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為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四是整合共享數據。以保障城市安全為目標,以“天網”工程為核心,形成視頻資源共建共享一張網、共享一個平臺,實現視頻資源的整合,提高立體化治安防控水平。
視頻資源深度整合,構筑城市立體化安防體系,提高了城市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和建設質量,促進城市立體化防控體系的建成,社會治安管控成效初步顯現。視頻資源整合應用,提升了平安城市可視化水平,有效實現交通、城管、銀行、學校、鐵路及各區縣視頻資源的整合接入,打破了“視頻孤島”,實現一定范圍內的視頻資源共享共用,逐步拓寬視頻可視化應用領域,為視頻大數據在平安城市中的深度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數據資源前瞻預警,提升了城市安全運行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能力,建立智慧的公共安全預測預警機制,實現事前預測預警、事中指揮調度、事后信息管控,避免出現次生問題,促進城市運行安全可控。
優化做實網格 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安徽以優化做實網格化管理為平臺,推動了基層基礎工作的重整,以適應信息化給社會治理帶來的變革。一是科學劃分網格。依托國土資源地理框架信息系統,新建網格2維及2.5維地圖;根據區域地形特點和居住人口密度,城區按每300-500戶、農村地區以自然村為單元設置一個網格。二是整合基層隊伍。根據“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整合公安、市容、民政、計生、人社等多個部門信息采集員,實行“一格一員”。三是明確職責任務。網格員運用移動智能終端和智能語音技術,對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等信息進行實時采集、上報和核查,建立“有人巡查、有人報告、有人解決、有人督察”的閉環運行機制,確保民情第一時間收集、矛盾糾紛第一時間調處、安全隱患第一時間消除。四是完善監管機制。健全完善網格員(社工)管理機制制度,對基本職責、配備錄用、薪酬待遇、教育培訓、管理考核進行了全面規范。成立網格監督管理中心,負責協調、指導、調度、考核等,制定日常巡查、分類走訪等制度,強化痕跡管理,實行GPS定位、績效考核。五是發動公眾共治。充分發動群眾和社會組織,參與網格內事件的管理和監督,提高公眾參與度,提升發現、處理事件能力。
優化網格化管理模式,實現從多頭管理、分頭采集到統一網格、一格一員,實現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等信息全要素一口采集,準確掌握了網格內基本情況、社情民意和突發事件,實現了社會隱患主動排查、社會矛盾聯動化解、特殊人群重點監管、基礎設施動態管理,解決了政府管理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也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升了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信息化尚需破解難題不斷優化提升
運用信息化實現大數據技術和網格管理技術融合應用,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公共服務方面。通過各部門數據的整合與共享、省市的交換協同、社區網格員動態采集更新、政務服務過程中的數據沉淀和積累等渠道,建設政府大數據庫,并分類形成人口庫、企業庫、房屋庫、地理信息庫、行政權力庫和電子證照庫等專題庫,應用于政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管理,有效支撐“互聯網+政務服務”,如“易戶網”居民申請辦事項、“易企網”工商登記和市場監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公眾查詢應用、智慧醫療、智慧校園等等。在城市安全方面,通過構建基于智能融合的視頻大數據系統,存儲及管理視頻數據,有效支撐視頻數據全文檢索秒級響應,融合圖像處理、智能分析等技術,研制出智能處理工具集,涵蓋虛擬卡口、濃縮摘要、遺留檢測、偷盜檢測、人臉識別、人群密度、圖像診斷等眾多功能,可廣泛應用于車流量分析預測、案件偵破、市容監察、食品藥品、環境保護、熱點區域密集人流量監控、智能交通規劃決策、自然災害預警等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在整合應用方面,建設統一的數據中心,整合公共服務和城市安全方面的數據集群,打破碎片化管理和服務模式,實現統籌管理、統一服務。同時在海量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技術,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部門工作提供指導,為服務群眾提供方向,為城市安全提供保障,實現從被動式靜態管理到主動式動態服務、事后防控到事前預警的轉變,充分挖掘出政府數據信息的最大潛在價值。
“大數據”大范圍消除信息的不對稱、釋放巨大的生產力、深刻改變社會的面貌、提升社會治理、革新科學研究的思想、促進產業間的跨界、融合和顛覆,并將極大地促進文明的傳播、凝聚和升華。從一定意義上講,得數據者得未來。因此,面對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行業應用需求的快速增長,及其所造成的大數據技術的人才嚴重短缺,加速培養這方面人才是“急中之急”。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能夠看到來自不同領域的數據聚合一起會產生類似核聚變一樣的價值發現效應,形成“數據之和的價值遠遠大于數據價值的和”的效應。但是,也應該看到,各部門之間數據共享阻力較大、難度較高,“數據割據、擁數自重”的現象仍然存在,數據整合這個“難中之難”需要強力破解。對于數據應用這個“重中之重”,如何盤活政府數據,為企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還有待提高,尚需加強政府數據的特許經營和安全保障,應當創新模式提供專業化、多元化、特色化服務,推進大數據在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環保等領域的深度應用。
當然,當前信息網絡安全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當數據高度整合后,“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籃子”的牢固性、穩定性和“提籃人”的責任、安全意識必須要進一步強化提高。面對數據安全這個“險中之險”,應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建立大數據應用的法規制度體系,明確各級的責任、義務與使用權限,合理界定數據的使用方式與范圍,規范公共數據的采集、共享和應用,保障公共數據的公平、權威和可信,保護數據產權、安全和隱私。
(作者系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