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著力打造服務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天長市緊緊圍繞“公開、規范、高效、便民”的宗旨,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力推進和規范市、鎮、村三級服務中心建設,成效顯著,亮點紛呈。
一、優化審批流程,積極開展行政審批服務流程再造
近年來,連續開展行政審批服務流程再造活動。2012年開展了以清理、規范行政審批服務項目前置要件為主要內容的第五輪流程再造,共梳理出前置要件1793項,減少86項,修改30項,減少率5%。2013年再次開展了以精簡辦事環節、縮短辦事時限為主要內容的第六輪流程再造,通過清理,辦理環節精減129個,減少率8.2%;承諾時限壓縮2889個工作日,壓縮率47.7%。今年將關聯行政審批的中介服務事項管理納入清理范圍,共梳理出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事項79項,保留74項,取消5項。經過多輪流程再造,行政效率大幅提升,審批機制更加完善,為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業注冊登記實現“一照一碼”
2014年9月率先在全省實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并于去年9月26日發出了全省第一張“三證合一”的營業執照。隨后,進一步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在“三證合一”的基礎上,探索實行“一證一號”登記管理工作,并于今年6月1日發出了全省第一張“一證一號”的營業執照。從“三證合一”到“一證一號”,在市場主體準入方面的積極創新,為后來全面推行“一照一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去年以來,全市共發放“三證合一”、“一證一號”的營業執照1011份,先后有20多個省內外政務服務中心的同行來該市考察學習相關工作經驗。
三、推行網上審批,全力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
承擔了“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全國試點工作。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建成集政務服務事項信息庫、政務服務業務應用平臺、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平臺、電子監察平臺、政府法制監督平臺“一庫四平臺”的綜合性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并以全省4個試點縣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初步實現了權力在程序中規范、在陽光下運行、在網絡上監察。通過該電子政務平臺,實現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審批,不再需要單位工作人員來回找相關領導簽批,極大地縮短了辦事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目前,我市所有的政務服務事項都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網上審批,并且所有的鎮(街)、村(社區)都與該平臺實現了互聯互通,鎮中心有27個、村中心有9個服務事項可以在網上直接辦理,初步形成了“市、鎮、村三位一體,上、中、下聯通互動”的政務服務新格局。
四、積極探索創新,編制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統一編碼
2013年抓住全國試點的契機,積極創新,嘗試將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的編碼統一起來,通過多次調研、攻關,最終確定了統一的編碼規則。經過申請、標準編寫、內容審定、文稿報批、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今年7月17日,省質監局第8號公告批準發布了46項省級地方標準,該市“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統一編碼規范”標準正式獲批準發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五、健全網絡,全面完善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建設
結合“美好鎮村”建設活動,積極推進基層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制定了《天長市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精心培育“紐帶”,悉心延伸“觸角”,不斷完善鎮、村服務中心建設。目前,該市14個鎮1個街道,全部建成為民服務中心,117個村、55個社區全部建成為民服務代理點,其中,42個村和社區建成了標準化的綜合服務中心。今年,為進一步強化被撤并鄉鎮政務服務管理職能,提供便民利民服務,制定了《關于在被撤并鄉鎮設立為民服務中心分中心的實施方案》,加強對分中心建設的調研指導,要求各鎮、街根據被撤并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爭取盡快建成分中心。目前,全市13個被撤并鄉鎮,有6個已經建成分中心,其余7個正在有序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