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對互聯網思維有著什么樣的解釋?
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更新時間:2015-11-18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當然需要一些新的指導思想、經營理念和思維方法,植入“新基因”。

基因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為“生”。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基因雖然十分穩定,能在細胞分裂時精確地復制自己,但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這個基因叫做突變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現中也就突然地出現祖先從未有的新性狀。

在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過程中,聽到更多的就是“互聯網基因”或者“電商基因”這兩個詞。

比如,對于蘇寧沒有“電商基因”的質疑,掌門人張近東回應,“不是會發幾條微博就有電商基因了,蘇寧骨子里就是一個科技企業”。

其實,“電商基因”也是“互聯網基因”。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關鍵就是植入新基因——互聯網基因。

什么是互聯網基因呢?就是互聯網思維。

其實互聯網思維這個詞是經過一番變動的。第一個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他在2011年提的是“互聯網的思維”。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在2012年提出“互聯網思想”。到了2013年,很多知名的自媒體人羅振宇、金錯刀等頻繁地推廣“互聯網思維”,于是這個詞又回到了“互聯網思維”,最后經過2013年11月央視《新聞聯播》背書,開始被互聯網之外的大眾所接受,變成了一個大眾名詞。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呢?對于互聯網思維的解釋和定義有很多種,佛說梵語,道說真言,儒說論語,但都不夠清晰和精準。

我對互聯網思維下一個定義: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以用戶(客戶)為中心,從用戶(客戶)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出發,用基于互聯網的理念、原理、機制、工具、技術、系統、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突破既有模式和行業局限,來全新定義和設計自己業務的思維方式。

幾個互聯網思維版本

最近幾年,尤其是2014年,“互聯網思維”火的一塌糊涂。做企業的,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不管是談產品、還是談營銷,還是談服務,都會談“互聯網思維”。不做企業的,大家也追趕時髦,把互聯網思維掛在嘴邊,甚至有公務員說用“互聯網思維”來改善行政服務。

2013年11月3號,《新聞聯播》播出的頭條新聞就是《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么》,央視花了好幾分鐘的時間,通過海爾和小米兩個案例,來講互聯網思維給傳統制造業帶來的巨大改變。互聯網思維大大影響了主流媒體,已經上升為社會主流意識了。

用“互聯網思維”做的手機叫“互聯網手機”、用“互聯網思維”做的電視叫“互聯網電視”、用“互聯網思維”做的汽車叫“互聯網汽車”、用“互聯網思維”做的金融叫“互聯網金融”,用“互聯網思維”做房地產叫“互聯網房地產”、用“互聯網思維”做農業叫“互聯網農業”,等等。

對于互聯網思維的內容,最出名的有以下幾個版本:

1、李彥宏版

早在2007年,李彥宏在接受《贏周刊》采訪時就已經有過這樣的表述:“以一個互聯網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就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把在互聯網人精堆里磨煉出來的經驗帶到傳統企業去,會有很大的投資回報。”一年之后,李彥宏更進一步預言,“5年后不會再有專門的互聯網公司,到時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聯網做生意”。

2011年,李彥宏在百度聯盟峰會上演講指出,“在中國,傳統產業對于互聯網的認識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傳統領域中都存在一個現象,就是他們沒有‘互聯網的思維’。”這是目前有據可查的正式記錄中,中國企業家第一次在正式場合提出“互聯網思維”一詞。

2014年3月,李彥宏出席重要記者會,面對300多家境內外媒體侃侃而談,他說“無論哪個產業,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加以審視,就會發現當中仍有非常多的機遇和空間。”

同時,李彥宏非常重視技術,28歲就獲得了“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業界公認技術情結最強的互聯網企業家。他的技術風格不僅決定了百度的技術特質,也延伸出互聯網思維的技術驅動。

李彥宏非常重視平臺化和接口化。從2009年開始,基于李彥宏的“框計算”理論,百度的信息索引與需求匹配進入到一個新的技術高度,由此而衍生的“百度數據開放平臺”和“百度應用開放平臺”,也成為用戶和站長、開發者之間對接結構化數據或具體應用的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興起,“平臺化”、“接口化”成為李彥宏對于百度迎戰移動互聯網的思考,百度由此開始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并在2014年完成百度移動端超過PC端流量的自我飛躍。

李彥宏沒有系統表述過互聯網思維,我總結一下有以下四點:

(1)互聯網人視角思維。學習互聯網公司,用互聯網人視角和經驗改造傳統產業。

(2)生意工具思維。未來,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聯網做生意,互聯網將成為一種做生意的通用工具。

(3)技術思維。技術驅動商業,技術改變商業。

(4)平臺化和接口化思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大企業需要升級為平臺化和接口化企業。

2、雷軍版

雷軍在2012年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他用詞是“互聯網思想”。此后雷軍參加每一場公開演講,都會使用這個詞,而小米也是憑借這種思維模式,在短短的4年時間里就聲名鵲起,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手機廠商和移動互聯網廠商。

雷軍版本的互聯網思維是“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雷軍是這樣講的:

(1)口碑。核心是口碑,把用戶當朋友,不要把用戶當上帝;

(2)專注。怎么做口碑?靠的是專注,只做一款產品,每一款產品上下的工夫比別人大;

(3)極致。專注還不夠,還要做到極致,不給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

(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3、周鴻祎版

很多人沒有把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版本的互聯網思維稱之為“互聯網思維”,因為周鴻祎自己稱之為“互聯網方法論”。

2014年8月28日晚間消息,伴隨著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播出,周鴻祎接受了央視主持人王小丫的專訪,周鴻祎在節目中分享了他的互聯網方法論:

第一,用戶至上。互聯網講的不是把東西賣給誰他成為我的客戶,而是我如何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和我的用戶永遠保持連接,我的用戶不是一錘子買賣,不是一次性交易,是個長期的關系。在互聯網上聚集越多的用戶(就是網聚人的力量),就會產生越大的化學反應,就會產生巨大的創新。

第二,體驗為王。在傳統經濟里,很多時候給用戶提供的產品,夠用就好,能賣就成。但在互聯網上很多東西用戶選擇成本很低,鼠標一點就用你了,鼠標一點又不用你了。所以要想辦法除了提供服務功能以外,要讓大家感受到超出他預期的感受,這樣用戶才會對你產生交易之外的感情上的認同,用戶才能變成你的粉絲,你才會有口碑。所以,體驗是很多互聯網公司贏得用戶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免費模式。互聯網出來之前很多人一提免費不是騙子就是不可能。因為現實生活免費基本不可能,免費是一種推銷的噱頭或營銷的技巧。互聯網時代使得免費分發軟件,免費提供服務成為可能,而且用的人越多,攤到每個用戶的成本就會越低,近乎為零。所以免費在互聯網時代不僅是一種戰術,甚至有可能是一種戰略,有可能會變成一種商業模式。

第四,顛覆式微創新。互聯網里有很多顛覆式的活動,但顛覆并不是今天做什么驚天動地的機會。今天看Twitter、Facebook的顛覆,看微信顛覆運營商,顛覆有幾個很簡單的要素:

要么把個產品變得很簡單,讓原來很復雜的事兒變得很簡單,那是體驗上的顛覆,比如微信里發語音,發照片,分享給朋友,比彩信方便,就可以不用彩信了。

商業模式的顛覆,指的是把原來很貴的東西變得很便宜,或者把原來收費的東西變成免費,比如像免費殺毒就是商業模式的顛覆。

這兩種顛覆在互聯網里比比皆是。今天互聯網里很多創新未必是發明神奇的算盤,或像可口可樂一樣找到新奇的秘方或發明前所未有的物質。今天互聯網很多創新是從用戶出發,圍繞用戶去做很多細微的細節,去做持續的體驗和商業模式的改進,最后讓用戶對你的產品越來越依賴。

4、其他版本

趙大偉老師的“獨孤九劍”版本很火,他也專門出書,由于很長,大家可以看他的書。其互聯網思維是: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

此外,著名財經作家、IT觀察家、資深媒體人冀勇慶老師講了“產品思維、用戶思維和服務思維”三大互聯網思維,搜狗創始人王小川也提出過“用戶量、連接、智慧”三大互聯網思維,等等。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