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互聯網+政務”是一個未來政府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全新任務和目標,如果順利實施,政府部門的服務水平和服務內容以及服務效率將會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同時也會讓政務工作的處理變得更加透明化、陽光化和高速化,最重要的是讓市民群眾享受更加快捷、更加便利的政務服務。
一、我縣“互聯網+政務”情況
李克強總理說:“互聯網+”是風口。我們如何利用好這個風口,采用創新的思路來運營政府、治理社會、服務民眾,是值得深入討論的。 近兩年,縣委政府為更好的傳播宣傳習水,大力推進新聞信息生產傳播方式的轉型升級,搶占新興媒體陣地,提高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在“互聯網+政務”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2003年至今門戶網站、官方微博、新華習水、微信公共號等公共服務平臺相繼開通運行。政務中心辦件系統也將于今年10月正式上線,集中辦理群眾來訪來件。另外,習水農村“免費WIFI”項目也在積極籌備中。
“習水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群”:建立于2003年,歷經四次改版,現在日訪問量達9000余次,2012年最后一次改版至今已接到群眾來信6000余條,辦結率達97%。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群眾訴求。
“新華習水”:今年3月,習水縣與新華社貴州分社聯袂打造了“新華習水”新媒體宣傳服務平臺,主要開設《新華社發布》《貴州視角》《習水新聞》《紅城小視》《辦事指南》等欄目,以及生活助手、常用電話等服務功能,著力為公眾提供權威、準確、及時的新聞資訊。
“微習水”:微信公眾平臺是由新華社貴州分社聯合騰訊公司建設的、經官方正式認證的習水縣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主要設置《微生活》《相約習水》《微友互動》等服務、資訊、互動欄目。將及時發布國內外重大時事、習水縣內重要新聞資訊等,同時開展可控的互動交流。
“政務微博”:據統計,我縣各鄉鎮(區)、各工作部門共開通新浪微博11個,其中黨群微博3個,鄉鎮(區)1個,機關科局6個,學校1個。投資促進局主辦的“投資習水“關注人數最多,達2972人,“習水縣永安鎮人民政府”發布的微博數量最大,達507條。
“微二里”:去年10月,我縣二里鄉率先開通了“微二里”微信公共號,該公共號共分為五個板塊,一是鄉政府各站所職能介紹;二是二里鄉轄區時政信息;三是好人好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便民信息查詢;五是惠民政策公開。
“習水縣氣象”:由習水氣象局主辦的“習水縣氣象”公共號主要負責發布習水縣天氣預報,習水農業氣象,提供習水鄉鎮氣溫余量實況等信息。平臺設置“實況監測”、“預報預警”、“氣象服務“三個板塊,定時向關注者推送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二、存在的問題
近兩年我縣“互聯網+政務”工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今年3月“新華習水”、“微習水”兩個手機終端應用的運行,形成了以電腦、手機為載體的互聯網政務模式,電腦終端上有門戶網站、政務微博,手機終端上有“新華習水”、“微習水”、“微二里”。但在取得如此進步的同時,經實測調研,發現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門戶網站”方面:一是缺少網上辦事服務,不能做到在網上“指尖辦事”。在網上查詢了辦事流程后必須到縣政務中心進行處理,雖然相對以前效率有很大提升,但是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存在不小差距。 二是鄉鎮信息發布板塊質量不高,數量不夠,比如民化、馬臨等鄉鎮在自己的子網站沒有發布信息,醒民在2015年8月還發布該鎮2011年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信息公開制度不健全。
“政務微博”方面:一是全縣鄉鎮(區)、機關部門所開通的政務微博數量較少,信息發布滯后。比如“習水檢察”、“共青團習水縣委”、“良村鎮團委”發布信息嚴重滯后;“習水縣永安鎮人民政府”有2513個粉絲,但是上次發布信息時間距今已近3年,說明開通時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后期推進乏力,無人監管,導致出現“僵尸微博”。 二是與粉絲互動交流較少,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比如“哆啦C飯”網友5月12日在“習水出入境”官方微博提出問題:“戶口在習水,工作在赤水可以在赤水辦理護照和通行證嗎?”至今未得到答復。該網友又在“赤水出入境微博平臺”咨詢同樣的問題,最后得到了滿意的答復。
“新華習水”方面:一是生活助手子欄目“網上繳費”、“快遞公司”等便民服務無法打開,名存實亡。 二是辦事指南中住房服務、醫療服務、生育服務等7個大項均顯示“未傳入內容編號”,無法使用。 三是客戶端軟件還存在“閃退”現象。
“微習水”方面:一是缺乏便民服務功能。缺少天氣預報、公積金查詢、交通路況等服務。 二是缺少實時互動、在線交流。比如當在對話框里輸入“天氣”,不能收到習水天氣的實時情況,缺乏實用性。
“微二里”方面:一是后臺服務更新緩慢,該平臺至今已有2個月沒有更新推送消息。 二是“微公開”、“政府網站”兩個欄目顯示“超過1個月未登陸”,無法進入,說明無人監管維護,導致成為“僵尸公共號”。
“習水縣氣象”方面:一是個別板塊消息無法查看,“實況監測”、“三天預報”、“決策天氣”等小板塊無法查看內容。 二是缺少互動交流,與“微習水”存在同樣問題。
三、下步工作建議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正在深刻地改變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服務方式,創新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勢在必行。 要重視新興媒體的運用,要打通資源共享;客戶端和微信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結合我縣實際,建議利用現有互聯網平臺從信息公開、公共服務、互動交流三個方面著力打造“互聯網+政務”。 在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精準發力。
(一)構建互聯網政務體系,暢通渠道
構建互聯網政務體系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通過“互聯網+政務”的結合,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整合原本割裂在不同部門的數據,并加以分析,生成政務數據,把數據轉化成生產力,用于改善公共服務,指導決策。 一是整合平臺資源。 從已有的電腦、手機終端入手,整合門戶網站、官方微博、新華習水、微信公共號等現有資源,明確各平臺職責。比如門戶網站主要負責黨政要問,群眾來信;部門官方微博主要負責傳遞信息、解答疑問;手機APP終端負責宣傳報道、便民服務;微信公共號負責互動交流、信息查詢。建議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各職能部門負責收集信息,并納入宣傳工作年終督導考核,這樣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政務服務體系,更加高效地為群眾服務。 二是共享用戶資源。 日前,從縣電子政務辦了解到“習水縣人民政府網站群”在日瀏覽量上一度超過了遵義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說明習水有相當數量和質量的固定網友,建議利用習水縣人民政府網站群的輻射能力,進一步宣傳現有的終端平臺,提高關注、訪問量。
(二)加強互聯網企業合作,量體裁衣
建議與騰訊公司、網易公司等網絡公司加強溝通合作,針對習水縣情,量體裁衣,發展符合習水現況的“互聯網+政務”模式,從技術層面解決二者融合的問題。比如:市民可以在電腦、手機上辦理轉駕照、轉戶籍等政務審批;在電腦、手機終端平臺上增加網上繳費功能,市民群眾可以通過微信錢包、支付寶等軟件繳納水、電、網、話費;在手機上進行醫院掛號排隊等等。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維護、管理后臺,提高我縣“互聯網+政務”運行效率。
(三)借鑒互聯網先進經驗,他山之石
全國很多城市都開始打造“智慧城市”,互聯網巨頭也在這一新興領域展開角力,比如“智慧銀川”、“智慧張家口”,建議習水以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大數據、云上貴州·電子商務的契機,盡快對接互聯網公司,一方面借力先進互聯網技術,另一方面汲取其他“智慧城市”建設先進經驗,積極走在全省縣級“智慧城市”前列。
(四)引進互聯網高端人才,精準發力
官方微博無人答疑、“新華習水”空殼服務、“微二里”荒廢擱淺都說明我們現在擁有的資源是有優勢的,但是因為無人監管、無人維護,導致“僵尸微博”、“僵尸公共號”現象的發生。建議在縣委宣傳部新設立機構承擔人才引進,業務統籌相關工作,各部門明確專人負責相關業務,讓習水“互聯網+政務”系統高效運轉,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政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