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5.66萬億元,同比增長30.1%。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33.4%,相當于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如今,許多傳統產業紛紛集體觸“電”,電商戰略逐步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發展互聯網經濟,借電子商務轉型升級已成為當前政府和各行各業的共識。
機遇和挑戰
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帶來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它使人類真正進入到信息社會,其對社會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商務的本身,除了在經濟領域內產生的巨大而深刻影響外,它還將對就業、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教育,乃至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等帶來巨大的影響。對檢驗檢疫部門而言,同樣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檢驗檢疫的職能。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推進,新的區域經濟體、自由貿易區不斷涌現,但無論是一體化形式,還是自貿區形式,檢驗檢疫保護人們健康安全、生態安全的法定職能,將只會加強,不會削弱。如何適應電子商務形式下,國際貿易的發展,確保把關的有效性,提升檢驗檢疫依法履職的能力,需要我們轉變觀念,盡早規劃,積極主動地從法律法規、基礎建設、技術能力等各方面著手準備和解決。
維護貿易的作用。電子商務環境下,隨著傳統的關稅壁壘逐漸消除,非關稅壁壘中的配額、許可證等限制措施也不斷弱化,而以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為表現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因其隱蔽性、雙重性、復雜性和靈活性等特點逐漸成為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保護本國產業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手段。檢驗檢疫作為制定、實施和解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體,維護貿易的作用將日益凸顯,但同時也必將成為來自國際、國內各方面的“眾矢之的”。
服務行業的能力。電子商務是對傳統商業模式和交易方式的顛覆,這必然對檢驗檢疫的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適應電子商務的特點,加強信息化電子政務建設是檢驗檢疫的必然選擇。檢驗檢疫電子政務建設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但也在簡化辦理手續、轉變監管方式、再造工作流程等方面給檢驗檢疫帶來極大的考驗。
對策與建議
檢驗檢疫只有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在明確職能定位,厘清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不斷深化各項改革,以“單一窗口”為目標,全面推進檢驗檢疫電子政務建設,適應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才能在這場時代變革中占據主動地位,使檢驗檢疫事業不斷壯大和發展。
用互聯網思維構建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現有的法律法規均是基于傳統的有紙貿易制定的,許多不適用于電子商務方式,如電子簽章、電子證單、安全認證、責任認定、知識產權等問題,急需進行制定、修改和完善,形成相匹配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體系。還應考慮到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與法律建設相對穩定性之間的矛盾,新的法規體系應是一個較為靈活的框架,僅限于滿足執法所必須的內容,而不應過細過全。這方面海關啟動較早,并于近期正式實施了《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
以需求為導向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要從滿足企業的需求和執法監管的需求出發,加快檢驗檢疫電子政務建設。在之前電子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加強網絡安全技術、CA認證應用技術、傳統OA與網上辦公集成技術、跨平臺的信息交換技術、協同工作技術、標準化技術、海量存儲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關鍵技術的儲備運用,對現有電子檢驗檢疫體系全面的梳理整合,參考澳大利亞、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成功做法,進行總體規劃設計,主動與各口岸單位、金融機構等進行協調,積極參與“單一窗口”建設,最終以融入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電子支付為一體的現代口岸一體化服務體系為目標。
以便利和高效為原則不斷創新監管方式。針對電子商務的運作特點,轉變傳統的監管方式,實現內部流程再造。進口方面,在確保國門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檢疫前置、檢驗后移”;出口方面,在履行國際義務和維護本國貿易的基礎上,應改變以“檢驗”為主為以“監管”為主。
參與國際合作掌握中國話語權主導權。積極開展技術性貿易壁壘相關措施的研究,積極參與國際上相關規則和標準的制定。同時參與國際間的交流,加強與各國的對話與合作,不斷提升中國檢驗檢疫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主導權,從而才能更好地利用TBT/SPS等國際通行規則,在保護國內市場,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方面,充分發揮檢驗檢疫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