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超過美國。行業普遍認為,美國線下零售企業的整合度和集中度較高,供應鏈效率更強,電商企業在供應鏈上的價格和效率的優勢不明顯,所以造成規模相對落后于中國。
美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具體情況如何?
一.增速保持平穩
美國電子商務占到整體零售市場的份額逐年提高,2013年電子商務市場銷售規模約為2630億美元,占比達到5.8%,仍處在較低位置,低于中國目前近8%的水平。(見圖1、圖2)
2013年美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16.6%,近幾年增速已趨于平穩,同期整體零售市場規模增速為4.3%。對比美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和整體零售規模增速,電子商務增速近4年年均16%左右,同期整體零售市場增速年均5%左右。(見圖3)
二. 品類有所差異
從電子商務的品類份額來看,電子數碼、服裝配飾、汽車和配件是電商市場中份額最高的三大品類,2013年在電商中的占比分別為21.8%、17.0%、10.4%。在中國,2013年網絡零售市場中,品類占比前三名的則是:服裝鞋帽、3C家電、化妝品類(艾瑞咨詢)。
以分品類增速來看,圖書音像、服裝配飾、汽車和配件是增速最快的三個品類,2014年預計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7.2%、16.3%、15.8%;增速較慢的三個品類是文具、家具家居、食品飲料,2014年預計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7%、14.1%、14.8%。(見圖4、圖5)
三.移動電商高歌猛進
據eMarketer報告,測算美國2013年移動電商零售規模達到384億元,同比增長56%,遠高于電商整體增速。
從設備占比來看,智能手機逐漸減小,平板占比逐漸提升,并成為主流;預計2016年,平板占比將達到70%,智能手機占比降為28%。
估算美國2013年約有1.18億人通過移動設備瀏覽商品,占到電商購物者數量的62.2%,其中7260萬人通過移動設備至少完成一次購買行為,人數同比增長38.3%,這一數字有望在2016年增長至約1.2億人,2016年移動設備購物者滲透率預計將達到84.6%。(見圖6、圖7、圖8)
四.全渠道時代來臨
2013年超過60%的美國零售商將“全渠道”作為其重要性排名第一的公司戰略。渠道變革的四個中,最終的全渠道階段是以消費者為核心,消費者自然地在各種現實和虛擬的購物環境之間轉換,且這種轉換越來越是無意識地,渠道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見圖9)
在全渠道時代,消費者購買行為不再是電商時代簡單的“線下體驗,線上下單”,渠道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門店和移動終端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見圖10)
從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來看,朋友在社交網絡上的推薦越來越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決定性的因素,而由于社交網絡的移動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移動端的重要性。(見圖11)
在消費者最關心的五項全渠道能力中,按第1條與第4條展示了“一致性”的要求,第1條要求價格一致,第4條要求商品分類一致(意味著線上難以擴品類),這要求零售商在全渠道的過程中,將原先專注的品類繼續深耕,而不是在跨渠道的過程中簡單地跨品類。
第2條、第3條、第5條展示了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需求,但背后所要求的是零售商對其所經營的不同品牌的每一件單品和背后的供應鏈有極強的掌控能力。(見圖12)
隨著移動端消費的擴大,線下零售企業更能發揮其線下門店的優勢,迎來全渠道時代,以消費者為中心,線上線下的界限將逐漸模糊,門店和移動終端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但同時對零售商能否對其所經營的不同品牌的每一件單品和背后的供應鏈有較強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附:美國主要電子商務網站(TOP 10)
根據美國“FAVORITE 50”最受歡迎的50家電子商務網站排名:排名前10位的網站中,除Amazon(B2C)和eBay(C2C)外,其余均為傳統線下零售企業;
這些線下零售企業本身就是各自品類的巨頭,他們在拓展線上并沒有盲目地往平臺化的方向發展,而是發揮自身品類的商品、供應鏈、客戶(會員)等方面的優勢,更為專注;如:超市:Walmart、Target;電子數碼:BestBuy;百貨及服裝:Kohls、JCPenney、Macys、OldNavy。(見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