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剛剛發布的《2014年聯合國電子政府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在全球193個成員國的排名中出現有趣變化。新加坡在電子政府發展的排名大幅提升,從2012年的第十名躍升為第三名,僅次于韓國和澳大利亞。但是在電子參與方面,新加坡則從2012年的第三名跌落到第十名。新加坡在兩個排名中的位次互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使用數字技術的特點和問題。
2014年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排名前十位的是: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法國、荷蘭、日本、美國、英國、新西蘭和芬蘭。2014年電子參與指數排名前十位的是:荷蘭、韓國、烏拉圭、法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智利、美國和新加坡。
聯合國自2001年以來,每兩年就對成員國政府的電子政府發展水平進行一次排名。它將電子政務分為電子政府發展水平和電子參與水平兩個方面。其中,電子政府發展水平由政府在線服務成熟度、通信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等三部分構成。新加坡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卓越,尤其是在線服務成熟度的全球排名高居第二位,僅次于法國,是世界和亞洲地區的領先者。
聯合國在報告中指出,新加坡得益于較高的人均國民收入和人類發展指數,使政府有充裕的財力和資源發展在線門戶網站,并為公民、企業和訪客提供海量的信息和先進的數字服務。新加坡的一站式在線服務門戶值得稱道,不僅便利且容易操作,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典范。此外,新加坡的移動手機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較高,使政府能夠為客戶提供廣泛的移動數字服務,加速政府與公民、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在線交易。
此外,在財政部的領導下,新加坡設立了企業卓越聯盟計劃,有效整合了各個政府部門的人力資源、財政資源和采購資料。這項計劃實現了新加坡的數據共享和知識交流,為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同搭建了一個高效便捷的平臺。
聯合國特別在報告中提到了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在數據開放和信息共享方面的突出表現。國家環境局參與開發了86個環境數據庫和17個地理數據庫,為天氣預報、空氣素質監測、氣候變化應對、可循環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平臺支撐。國家環境局還聯合企業開發了一系列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激發公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加快了環境信息的實時化和動態化。
新加坡在民眾聯絡所設立的公民聯絡中心也方便了樂齡人士和上網技巧匱乏人士使用在線政府服務。新加坡還通過“一箱式”服務(OneInbox),為公民和企業提供統一電子郵箱,方便各個政府部門發送電子信函并取代紙張信件。此外,政府啟動的手機短信服務(SMS 70999)為在聽力和語言方面有障礙的人士提供了無障礙急救服務。
與新加坡在上述電子信息和數字服務方面的表現相比,其在電子參與或電子民主方面就顯得較為遜色。聯合國從三個發展階段對電子參與水平進行考察,分別為電子信息(E-Information)、電子協商(E-Consultation)和電子決策(E-Participation)。新加坡此前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都較佳,但隨著其他國家的快速發展,新加坡的相對優勢在收窄。以滿分100分為標準,新加坡在三個階段的得分分別為96.30、90.91和11.11分。其中,在電子決策階段的得分極低。
與單純提供信息或接受公民意見等“表層參與”不同,電子決策是“深度參與”,指政府向公民充分授權,使他們與政府一起合作設計政策方案、合作構思服務供給模式、合作提供公共服務。換句話說,電子決策極大地開放了政府的決策過程,使公民能夠參與從始到終的每一個環節。公民不再被視為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或意見輸入者,而是被作為伙伴、合作方乃至“主人翁”的身份融入公共決策和公共服務。
電子決策要求政府真正將公民視為合作伙伴,放低身段而平等探討不同的公共服務提供方案,從中選擇最適合公眾需求的方案并設計具體的提供模式。公民既是服務的客戶,也是服務的提供者和貢獻者。當公民的角色發生轉變后,也要求政府換位思考,更多從公民的角度反思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
去年持續一年的“全國對話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電子決策的色彩,但能否將類似的對話與交流貫穿于政府各個部門和各類公共服務,可能是一項更為持久的挑戰。顯然,公民的參與和互動費時費力,甚至政府不得不面對來自公民的抱怨和苛責。但是,公民的深度參與卻可以使政府更加清楚地認識公共政策的宗旨和公共服務的指向,從而真正“有的放矢”和“對癥下藥”。
聯合國的這份報告可以作為推動電子決策和電子民主發展的重要依據,而拉丁美洲國家如烏拉圭和智利等的卓越表現或可為新加坡提供富有價值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