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更新時間:2012-04-14
作者:楊雪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化、工業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快速發展,帶來了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為此,各國都開始改革創新社會管理。
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這些新問題和新挑戰主要包括——
1.社會風險不斷增多,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恐怖主義、流行疾病、生態問題以及新技術發展的負面后果等新的社會風險和不安全因素,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誘發社會不安定、政局動蕩,甚至政府垮臺的直接或間接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和網絡化的帶動下,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范圍快速擴大、影響后果急劇加重,往往超出了一國政府的應對能力。
2.人口結構變化,社會階層進一步分化。國內人口向城市的流動加快,移民問題不僅困擾著發達國家,也影響到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許多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代際更替加快。隨著就業方式和財富獲取方式的變化,社會階層進一步分化。貧富差距拉大,威脅著中產階層的鞏固和擴大。
3.社會需求更加多樣化,社會權利意識日益增強。階層的多元化和個人權利意識的增強,必然導致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甚至個性化,也導致了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潛在沖突。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視自身權利的維護與擴展,更加重視結成新的組織形式,使用新的維權工具。
4.社會認同更為多元,社會沖突時有發生。包括民族、宗教、文化習俗、性別取向等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因素影響著社會認同的形成,不僅挑戰國家倡導的主流意識形態,導致了社會意識的碎片化,而且成為社會沖突發生和激化的誘因。
5.政府管理社會的能力遭遇瓶頸,公信力持續下降。各國政府在應對新的社會問題和挑戰時,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財政狀況、制度機制、管理手段、人員能力等困難,已無力單獨承擔起繁重而復雜的社會管理任務。各國公眾對于本國各級政府的信任程度或多或少下降,一方面限制了政府的活動范圍,另一方面又對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問題和挑戰,歸根到底就是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政府主導、社會作為管理對象的社會管理體制必須改革。社會不僅是管理對象,也是管理主體,在諸多社會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國家與社會應該是合作互補的關系。
社會組織分擔政府職能,承接社會管理任務
為了應對社會管理中的新問題、新挑戰,許多國家的政府或執政黨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創新舉措。概括來說,有以下內容——
1.不斷提出新的價值理念。比如歐洲社會黨國際倡導改革福利國家體制,建設“社會投資型國家”,讓全民都參與到包括社會福利在內的社會管理之中,建立“權責對稱的社會”、“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分享的經濟”;英國工黨自執政以來,倡導社會創新,卡梅隆政府上臺后,提出“大社會”理念;歐盟則一直強調要實現“多層次治理”和“復合治理”。
2.積極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每次大選時各方爭論的焦點之一總是社會管理問題,各黨派競相提出有吸引力的社會管理改革綱領,以穩定傳統選民,吸引新生代選民。各國政府除了加大社會管理方面的投入,還探索向地方、社會以及企業分權,積極構建國家-市場-社會、中央-地方-基層良性互動的社會管理新體制。
3.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加快電子政府建設已成為各國社會管理改革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政府網站成為公開政府信息、簡化辦事程序、收集民眾訴求的平臺;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政府部門還利用微博等網絡工具,直接與民眾交流,了解民情動態。
4.積極鼓勵社會創新。以英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近年來把推動社會創新、培養社會企業家作為社會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推動各類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分擔政府的職能,承接社會管理的任務。
5.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包括聯合國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以及許多國家都設立了鼓勵社會管理創新的“公共服務獎”。美國、巴西、南非等國的學術機構或社會組織設立了鼓勵政府創新的獎勵計劃——據統計,在獲獎項目中,社會管理領域的占了一半以上,而獎勵的導向是鼓勵更加關注人們的需求,更加細致扎實地工作。
社會管理改革的核心不是強化管理,而是改善治理
總結國外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做法,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值得借鑒的經驗——
首先,社會管理體制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聯系緊密,是國家制度的組成部分,也受到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深刻影響,因此改革必須要從國情出發。但是,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各國面臨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具有相似性,共同問題在不斷增多,因此各國在這方面需要相互學習借鑒。
其次,社會管理改革的核心不是強化管理,而是改善治理。各國的經驗表明,不僅要減少對市場的管制,還要減少對社會的管制。通過改善治理,既避免政府干預過多、負擔過重,也擴大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各個社會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社會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公民權利,提高社會的團結和包容。社會管理既要為每個公民提供均等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也要為其全面自由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公民真正參與到社會管理之中,才能培養出對社會的熱愛,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以及對政府的認同。因此,社會管理改革要為消解社會矛盾、緩和社會沖突提供有效的制度渠道、對話平臺和物質保障。
第四,社會管理改革迫切需要更有力的科技手段支持。以網絡為代表的技術手段,已經展示了其在社會管理中的價值。隨著人們需求的多樣化,交往方式、組織方式的改變,社會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具體化,這就要善于運用科技創新來完善管理和服務。
(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