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子政府建設進程概述
來源:檔案學 更新時間:2012-04-14

蘇州大學檔案系  李章程  王  銘

作為“工業革命”發祥地,在全球工業化進程中,英國曾充當“火車頭”約200年之久。但自20世紀后半葉起,其世界強國的地位逐漸由盛轉衰。九十年代以來,以因特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首先在工商業領域引起變革,與美國等領跑者相比,英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起步稍晚。政務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也存在明顯差距。但在歐盟諸國中,英國還走在前列,因特網對英國家庭的滲透速度快于大多數歐洲大陸國家。1999年,英國通過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高達30億英鎊,預計數年內將增長l0倍,知識經濟已具有相當的基礎。為保持在歐洲的“領頭羊”地位,縮小與北美的差距,占據更有利位置,英國政府強調必須奮力直追,進行一場“數字化革命”,帶動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信息化發展,為新經濟的騰飛插上翅膀。

從全球戰略出發,英國政府提出創建“電子英國”的口號,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以提高綜合國力和經濟競爭力,躍居世界前列,重振昔日雄風。

一、英國政府信息化溯源

從全面建設的“政府信息化”,到“電子政府”的明確定位,是英國經歷了五年實踐和探索而達到的認識“升華”。

英國大規模的政府信息化建設,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政府信息服務計劃”。該年,英國政府開始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絡地址——“英國政府信息中心”。進入該網址的用戶,可以查詢到政府部門、學術機構、企業等網絡地址。繼而,在1996年底推出“直接政府(Government Direct)”計劃,要旨是:在“英國政府信息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計算機、因特網等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提高辦公效率,改善行政管理,加快信息獲取,與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順利并軌。緊接著,作為更廣泛的社會信息計劃的一部分,又于1997年3月制訂政府指導計劃,責成內閣辦公室IT中心組負責,組織相關部門具體實施。并根據該計劃推出一系列試點項目,演示基本技術,調查公眾和企業的反應,促進信息技術在提供服務中的新應用。

1998年,英國政府率先提出“信息時代政府”的建設目標,宗旨是:開發信息與通信技術,改善公共服務,使英國政府成為使用信息與通信技術的世界典范。具體措施包括:確立政府電子采購目標、制定政府電子商務計劃、加強政府服務與信息電子化。

1999年3月,英國政府正式發布《現代化政府》白皮書。嗣后,相繼出臺了《21世紀政府電子政務》和《電子政府協同框架》,將政府信息化建設的目標,聚焦于雄心勃勃的“電子政府計劃”一項全面改革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運作方式的專項計劃,明確提出:到2008年,政府所有公共服務項目全面實現電子化,建立網上“虛擬政府”,提供24小時“無縫”服務,把英國改造為在使用互聯網方面世界第一的國家。

在《現代化政府》白皮書中,英國政府提出建設電子政府的五點指導方針:(1)將政府信息化作為長期的發展目標,并制訂相關方針政策;(2)建設政府公共服務,不是以提供服務的政府機構為中心,而須以客戶為中心,使其具有響應力;(3)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4)信息時代的政府,應采用信息技術滿足公民與企業的需要;(5)與私營企業相比,政府提供的服務應該更有價值、更有信譽。

白皮書還闡述了當前階段實施電子政府建設的五大焦點:(1)提供跨部門、跨機構的協同服務;(2)改變政府內部運作的效率;(3)將政府納入戰略計劃的核心;(4)在服務的傳遞中開發新的合作伙伴關系,運用技術加強電子民主的建設;(5)開發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

為推動各部門盡快上網,英國政府在1999年頒發了建立政府網站的導則。其主要內容:一是對各級政府建立網站提出原則性指導意見。詳細說明了政府網站的結構,包括網站內容、網站設計、網站管理、政策性內容的可用性等。二是采用手冊形式,核定政府網站的技術標準。對網站內容、管理等作技術性說明。如:在線廣告發布、元數據使用和域名注冊、HTML標記語言的使用、PDF的使用、腳本、數字電視及XML語言等。

二、英國政府上網“提速”

2000年3月21?22日,歐盟國家在葡萄牙“網絡峰會”上達成一攬子“里斯本協議”:到2010年,使歐盟國家進入新經濟體系。各成員國政府首腦一致同意,要依靠信息技術來達成這一目標。

這一背景,促成英國將完成政府上網工程的時間表大幅提前。當月30日,英國召開信息時代特別內閣會議,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把英國全面開通“電子政府”的時間,從原計劃的2008年提前到2005年。提出:加速推進政府服務上網,確保在2005年以前實現政府機構全部服務項目的在線提供。并承諾:屆時,所有公眾與企業都將能從“電子政府”獲得所需的各種公共服務。

2000年4月發布的英國電子政府行動方案,提出政府在信息化時代的建設目標。就是:充分運用信息資源,實現對公民、企業的電子服務傳遞。加強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的協同工作,發展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的合作關系。方案還提出當前的建設任務:(1)建立數字身份認證。(2)建立互操作結構。(3)建立元數據結構。(4)保持電子商務、電子政府發展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5)積極推廣智能卡技術應用。(6)建立隱私規約。(7)大力推進政府各部門上網。(8)建立面向公眾服務的呼叫中心。(9)大力發展數字電視,實現基于數字電視手段的服務傳遞。(10)發展電子數據管理。(11)面向公務員與大眾的信息技術培訓。(12)為地方政府電子化建設提供指導方針。

嗣后,又相繼實施了首相在線戰略(the Prime Minister’s UK Online  Strategy)、政府部門電子事務戰略  (Departmental  e?Business  Strategy)  和英國在線運動(the UK 0nline  Campaign)等一系列行動計劃。 

三、政府服務上網的進展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各  政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電子政府計劃”進展較為順利:2000年7月,英國政府宣布:已有三分之一的公共服務能通過互聯網提供給公眾。并預計,在今后兩年內將擴展到四分之三。英國電子商務大臣帕特里夏?荷維特(Patricia Hewitt)于2001年1月15日訪華時說:“英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05年,所有的政府服務必須上網,目前這一目標已實現了三分之一。”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至2001年4月,40%的政府服務項目已實現電子化提供方式。這一數據顯示:政府服務上網的實際進程,遠遠超過了預定指標。

其后,在英國政府發布的《2001夏政府電子服務評估》報告中,把英國政府對企業、公民的服務項目總數,明確地核定為520項。并進一步公布了分階段完成政府服務項目上網的比率:到2002年底,實現384項服務(占73%)上網;到2005年,實現513項服務(占98.65%)上網;另有7項(占1.34%),由于政策原因暫不考慮提供電子服務。

2002年4月,歐盟就“電子歐洲”實施計劃提交的最新半年度報告中稱:英國已經實現了63%的政府服務上網,較2001年增長了13%。

到2003年3月,英國中央政府的公共服務電子化已形成規模,“英國在線”門戶網站的“政府入口工程”也已完成。

同時,中央政府也大力推動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目前,地方政府約有一半的服務項目,已具備在線提供能力。英國的三個行政自治地區(蘇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也都制訂了自己的電子政府計劃,并與中央政府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預計到2005年12月,地方政府的所有服務項目都將實現電子化。  

英國政府在一些主要專門方面的上網指標與進展:

政府電子采購方面:積極采取措施,大力推廣政府采購卡制度,并努力創建電子招標系統。早在1997年,英國就已引入政府采購卡,以期提高采購過程中定單與支付的效率。已有23000張采購卡投入使用,并為英國政府節約了3l00萬英磅的采購成本。

電子招標。英國政府商務辦公室采用先進的數字簽名技術,率先開發出全球第一家智能卡與互聯網結合應用的安全電子招標系統。在各部門全面推廣,力爭使英國政府在電子采購方面處于世界最前沿。

稅入方面:2000年4月,英國稅務局(Inland Revenue)開始在網上提供自我評估應稅額的服務,還專門在電視上做廣告,鼓勵人們上網填寫國內稅收表、單,在線交納稅費。2001年3月,由微軟公司設計的在線交稅及申請津貼的服務系統,在英國正式開通。現在,稅務是英國較為成熟的電子政務服務項目。包括:稅務評估,申報關稅,退稅補稅等。公民和企業可以對交通稅、電視執照費等進行在線申請與支付;國稅局也可以從網上返還應退的稅款。

教育方面:英國教育與技能部設立“戰略與聯絡指揮中心”,配備300多人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部機關電子政務應用管理,及推進和協助各職能司、局的服務項目上網。諸如建設教育與技能部門的門戶網站,對高校辦學行為進行監管,包括:對學校教育和教學情況、師資和學生信息、科研進展情況、財務支出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控;在網上審查學校課程大綱修改計劃等。建立入學和學習的服務網站,供學生下載表格,申請入學。建立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服務網站。政府還投入5000萬英鎊,通過英國高等教育基金理事會,整合各大學的力量,實施“e?university”計劃。近期目標是與美國競爭,占據海外英語國家至少25%的教育市場。

醫療方面:到2004年,病人將能從電子健康圖書館查閱個人病歷等有關醫療信息,還可以在線獲得快速傳遞的檢測結果和醫藥處方;至2005年,所有的病人都可以通過國民保健系統的健康網站,從國家健康服務中心(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獲得預約門診、專家電子咨詢和健康指導等服務。

四、政府信息獲取與電子民主建設

正如公共賬目審核委員會所評論的:“網上政府有可能給市民和政府的關系帶來一場革命。”除繼續沿襲以傳統的文書、面對面方式提供服務外,還通過信息技術的大規模運用,以電子化方式更好地傳送政府的信息和服務,并快速回應公眾的需求。既能增進行政效率,減少人工處理造成的問題,并減少紙張的浪費;又向公眾提供了與政府往來的新途徑,給予公眾更多的選擇機會。借助互聯網和數字電視,居民能更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務;并在政府允許的范圍內,與政府部門進行各種往來、交流乃至互動,使官員和市民之間的交流“更快更便宜”。

就內容、處理和效果而言:政府對公眾提供的服務,可以粗略地區分為信息服務與事務服務兩大型。人們就狹義所說的獲取“政府服務”,往往僅指“事務服務”;通常所說的獲取“政府信息”,實際上是“信息服務”,也應歸入廣義的“政府服務”范疇。

讓公眾和企業獲取更多的政府信息,可以增強政府機關的透明度;拉近政府部門與公眾、企業間的距離,改善相互作用面,利于發展新型的合作關系;促使公民與國家、民族之間的關系以及政府框架發生重要轉變;推動、加強和豐富民主化進程。而政府向民眾公開信息和公民個人主動索取政府信息,都屬于政治上的“民主”范疇。電子政務府中的“信息服務”,實質就是利用IT技術手段體現的一種民主政治。在“電子歐洲”行動計劃中,歐盟就要求各成員國大力發展電子民主,吸引公民參政議政,與政府官員進行實時交流,推動各國的民主化進程。

英國政府對發展電子民主相當積極。在廣泛征求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將由英國內閣辦公室、電子特使辦公室及其他政府部門,聯合擬訂電子民主的相關法律法規。緒其大端,英國的電子民主建設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政府信息采集。1998年英國頒布的《數據保護法案》規定,政府采集與公民自身或企業有關的信息,必須遵守資料保護的法律與相關程序,盡量減少重復收集,維護資料的安全,確保信息收集行為的合法性、收集目的的正當性、收集過程的科學性、信息內容的正確性、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除了部分涉及國家安全、商業機密或個人隱私的信息受到法律規范而不公開外,其它政府信息應經過系統的處理后,盡量以電子化形式予以公開。

政府信息公開。《數據保護法案》明確規定,公民擁有獲得與自身相關的全部信息、數據的合法權利;并允許公民修正個人資料中的錯誤內容。《信息自由法》也規定,要保證企業和公民能夠依法查詢到政府公布的各項信息。2000年11月,英國內閣頒布法令,宣布:應該公開的政府文件將被放在“英國在線”門戶網上,以供公民隨時查看。英國公民可以獲悉議會的最新動態,知道眾、參兩院討論的事項,獲取最新的法律文件,在網上對政府文件進行咨詢并提出意見。

在線政府論壇。“英國在線”門戶網站還建立一系列“政策論壇”,供公民對政府現行政策進行討論。公民可以在論壇里自由地發表見解,相互交流。許多政府部門都在門戶網上建立了該部門的政府討論專區,公民可以就感興趣的政策法規進入各自的論壇。此外,英國政府還接受公民的電子請愿。

推行電子投票。早在2000年5月的地方選舉中,英國就已試行電子投票。有三個地區采用了在投票點進行電子投票與電子計票。還有兩個地區包括首都倫敦的市長選舉,采用了電子計票。政府已計劃采取遠程電子投票方案,由相關部門展開可行性調查。包括:公眾對遠程投票的態度,地方政府的準備情況,以及相關的法律與技術問題。并著手用以核定公民選舉權的“電子注冊工程”。開發統一、穩定的電子注冊標準系統,確保遠程投票時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英國電子特使辦公室還加入了一個由多國政府與相關行業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共同參與制定電子投票的國際技術標準。

五、領導與法規建設

1、加強領導

對于電子政府的領導機制,英國政府做了較為縝密的安排: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都普遍建立主管機構,明確負責官員,統一、協調地指揮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雙向監測機制。

為領導全國范圍的政府信息化建設,英國首相布萊爾專門任命了兩位內閣級高官:(1)成立內閣辦公室IT中心組,直接向內閣辦公室國務大臣伊恩?麥克卡特尼(Ian McCartney)負責;(2)為進一步強化領導,又指派英國貿易工業部主管小企業的國務大臣帕特里夏?荷維持(Patricia Hewitt)女士兼任電子商務大臣(e?Minister,亦稱電子大臣),由他們向首相匯報信息化的整體進程及相關事務,指導政府各部及下屬機構的電子政務。兩位國務大臣的職責分工是:前者負責制定電子政務政策(包括技術標準),協調政府各部門;后者既全面推動電子政務建設,又側重于關注電子商務。

為配合這兩位國務大臣,并具體推進電子政務的全面實施,布萊爾還設置“電子特使”(e?Envoy)一職(亦稱“電子專員”),先后曾任命安德魯?匹德爾(Andrew Pinder)及著名的電子政務專家阿歷克斯?艾倫(Alex Allan)擔任。又在英國內閣中成立電子特使辦公室,作為由電子特使領導的辦事機構,推動英國政府上網,確保實現三大目標:(1)全力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律、行政管理及財政環境;(2)幫助公民與企業充分利用ICT技術,促成人人有上網的機會;(3)使英國政府在ICT運用方面成為全球典范,以使整個國家、公民及企業從知識經濟中最大受益。

按照《政府現代化》白皮書要求,英國政府于1999年成立政府信息化領導小組(IAGC),由來自中央及地方的36位政府高級官員組成。負責推動電子政務建設、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全面支持電子特使辦公室的工作,幫助電子特使擬訂和推行政策,并在各自部門的電子化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與之相配套,各部也先后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各自指定一名專門負責信息化工作的高級官員。   

為及時掌握和推動國家電子政務建設進程,英國最早確立了完善的雙向監測機制。即:定期的評估體系、正規的監督程序。

定期評估始于1999年5月:(1)每月,由電子部長和電子特使向首相遞交反映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情況匯報,包括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全民上網三方面內容。(2)每半年由電子特使辦公室負責,作一次總結英國政府信息化進程的評估分析報告并在網上發布。報告內容包括上網數量的統計:哪些服務已經上網,哪些服務正在或即將上網。以及電子商務評估報告、比較英國與其它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分析報告等。(3)每年由政府向全國公眾頒布一份信息化進程的年度報告。通過定期報告評估,隨時了解信息化建設的動態;根據實施情況及時總結、調整進程,以確保采用最佳方案和辦法;并接受公眾、輿論的監督和鞭策。

層層監督機制。(1)英國議會設有信息化辦公室,主要負責監督政府:對有關法律(如《數據保護法案》、《信息自由法》等)與法規(如各種信息化《導則》、《標準》、政策等)的實施;對各部門電子化提供支持;在SI上發展交叉服務;協調各部門技術;促進共享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等。(2)內閣2001年成立由副首相牽頭的特別小組,專門督促各部門和地方政府實施電子政府建設。(3)政府各部也很注重監管和督查。例如,英國教育與技能部設有6人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督促對電子政務方面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執行。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將機關工作人員的執行情況與其業績和獎懲掛鉤;一經發現違犯行為,輕則警告,重則開除,形成制約機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各國政府電子政府建設的目標基本一致,故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為此。英國政府出版了一系列國家基準報告,將自身的電子政務建設進程,與其它國家不斷比較,以找出差距和努力目標。在建設政府門戶網站“英國在線”時,英國也就充分汲取了其它國家的先進經驗,如新加坡的e?citizen,澳大利亞的Business EntryPoint,加拿大的Covernment Entry Point.等。

2、進行法律調適,規范電子認證

歐盟里斯本會議上制定的《信息社會行動綱要》要求各成員國,為發展電子政務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行動計劃。對現行法律中不利于電子化的有關條款,英國議院已著手進行修訂,預計在2年內完成全部法律調適。并敦促政府各部門,對妨礙和影響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發展的不合理條例,加以修改乃至取消。例如,據國際數據公司統計,2001年英國各電子商務公司的空缺崗位(包括技術崗位在內)達30萬。為引進信息技術人才,英國移民法相關條款中,對海外IT專業人員在英國的工作許可規定,已放寬限制。

依據有關法律,英國政府制訂和頒布了一系列法規,以統一規范電子政務建設的共同原則,使全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有所遵循。其內容涉及政府信息化進程中各方面共性問題。諸如,智能卡應用、數字電視應用、電話咨詢中心、電子記錄管理、保密、政府各部門網絡協調等。同時,也要求政府各部門制定有關電子政務的規章。

英國對法律、規章的調適和修訂,有利于實施政府信息保護;確保公平獲取、公平處理等原則的實施,推動了電子政務的發展。就其內容而言,主要集中于電子認證和電子商務兩個方面。

“電子政府計劃”成功的關鍵,在于確保實施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如果安全堪虞,特別是涉及稅收、福利等與人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信息得不到保障,勢將直接影響人們對政府電子化服務的信心。為此,英國政府予以高度重視,采用“標”、“本”兼治的策略,雙管齊下地解決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

治標,是制訂網絡監控法規,設置“網絡警察”,防止濫用網絡乃至網絡犯罪。例如,成立專門的防范高科技犯罪工作小組?“國家犯罪情報部”,研究犯罪分子利用新技術的可能形式,幫助警方知悉和對付日益猖撅、層出不窮的計算機、網絡犯罪。

治本,是預先防范,完善身份認證制度。無論是政府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交叉查對、聯合考核、逐級審批等內部運作,抑或是政府對公眾的即時信息發布、在線公共服務等網絡化的對外提供,利用現代電子手段打交道,必須首先驗明彼此的身份;然后再針對不同用戶的權限設定,實施訪問控制,才能辨別可能的欺詐,保護國家、企業和公民的利益。這就需要由政府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者來建立社會組織與個人身份的認證制度,實施電子認證服務。并縝密制訂有關導則,以期建立起各部門通用和被公眾廣泛接受的身份確認辦法: 

第一,確立數字簽名的法律地位。為提高公民與政府進行電子交易的信任度,并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英國政府早在1999年7月就曾提出修改法律、承認電子簽名的動議。2000年5月,英國正式頒布《電子通信法》。明確規定:作為確認交易者身份的依據,數字簽名與其它傳統的簽名手段在法庭上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政府鼓勵各部門在具體實施中與金融、研究機構合作,以便在各項政府事務中利用其成熟的電子簽名產品。

第二,構建公鑰基礎設施(PKI)。為保護公民數據不被泄露、誤用或冒用,實現公民與政府交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英國開發了對政府、對企業以及對個人的公眾密鑰基礎設施,建立CA認證體系,以適應各部門業務需求。并進一步探討它與企業所提供的認證服務之間的關系,以助于順利解決網上交往所涉及的授權問題。  

第三,采用智能卡推動身份驗證和授權制度。與普通信用卡的區別是,這種智能卡內嵌入包含個人信息(如本人、政府及其它一些相關信息)的微型芯片,兼具身份證、保健卡等多種功能。可用來存儲和處理個人的基本資料,記錄與公民有關的各種事項,乃至進行電子支付。在一定意義上頗似官方發放的電子形態“公民身份卡”,能作為持有者以電子方式與政府部門接觸的身份確認依據。

從可行性和經濟的角度考慮,英國政府也允許私營部門提供附加用途的智能卡,來滿足存儲數字簽名等需求。諸如:個人可以選擇使用銀行信用卡來存儲個人資料,也可以使用超市榮譽顧客卡來記錄個人信息。  

早在1998年10月,英國政府就已頒布了電子商務稅收政策(Electronic  Commerce:UK  TaxationPolicy),從稅收角度為發展電子商務創造條件,努力營造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英國政府指定貿工部政策司,具體負責WTO中有關電子商務的議題;并建立電子商務監測、評估、分析機制,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準確的信息;鼓勵企業發展和創新。還積極參與國際研討和制訂國際標準,建立國際電子商務框架協議,推動電子商務規范化等。

為幫助中小企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英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1999年7月,政府宣布擴大電子商務用戶實力新舉措,建立由產業界牽頭的專門機構,建立商業用戶網站,以方便公眾網上購物。同時,英政府還發布了“電子信心章程”(e?Trust),以鼓勵公眾參與電子商務、增強到網上消費的信心。政府門戶網站“英國在線”專門開辟了針對中小企業的信息咨詢、技術支持等欄目或服務內容。為鼓勵他們加大IT投資,英國政府實行了中小企業部門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

在政府的一系列的措施下,英國電子商務得到長足的發展。據英國貿工部2001年10月的調查顯示:在全世界,英國企業的上網率躍居第二位;而在線交易率則榮登榜首。

六、財政投入

以龐大資金的持續投入構成政府信息化的財政支撐,方能奠定電子政務建設的物質基礎。在2000年9月的政府支出審計中。英國政府宣布,計劃投入l0億英鎊,用于促進200l~2003財政年度的政府信息化建設(中央政府每三年作一次政府支出審計)。此外,還設置了1億英鎊的電子政務建設專項基金。

據不完全統計,實際開支頗為龐大:進行學校的ICT基礎設施建設,耗資7億英鎊;對教師進行信息通訊技術培訓,耗資3億英鎊。推進2001~2002年的地方政府電子政務建設,中央投入3.5億英鎊。在全國興建公共上網點,耗資4.5億英鎊;連接貧民社區、向貧困家庭提供更新過的二手電腦,耗資2500萬英鎊;建設在線中心,耗資2.52億英鎊;提供免費的信息技術培訓,耗資2500萬英鎊;幫助中小企業上網和培訓信息技術管理人才,耗資6000萬英鎊。此外,還建立專項基金以防止本國信息技術人才外流。電子政務專項基金也支出了3500萬英鎊。

英國各政府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經費投入也頗為可觀。例如英國教育與技能部,僅網絡的運行維護,每年就耗資500~600萬英鎊。

電子政府建設的最根本、最直接目的,是提供高質量、優效率的政府服務。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正如英國公眾統計委員會在題為“網上政府”的報告中所說,如果給社會保險官員打電話的人有2%轉向網上查詢信息,每年將節省政府開支770萬英鎊。據估計,僅英國政府實現電子采購一項,就能節省10億英鎊。此外,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還將節省20%的政府雇員薪金。據英國政府主管互聯網的官員2002年5月透露:未來10年間,政府公務員的工作,至少有l/5將被互聯網取代。換言之:現總額為400萬的英國公務員隊伍,會逐步裁員80萬。

盡管節約開支不是電子政務府的最基本出發點,政府還是提出“替納稅人看緊錢包”的口號。要求各部門在構建電子政府建設方案時,應考慮其投資問題:分析代價與效益,盡量使方法精練,以節約費用。英國政府還鼓勵各部門充分借鑒電子商務的經驗,努力開拓新的投資渠道及方式。譬如,一些部局推行了吸收有能力提供技術的私營企業參與的“私人金融計劃”,盡量利用來自外部的信息技術和爭取資金支持。這樣,既減輕了公眾的稅務負擔,又能把財政風險轉嫁給私營部門。為節省開支,英國政府還將一些IT項目外包給專業的IT公司。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IT企業的合作模式,在許多國家已取得較好成績;建立“公私伙伴關系方案”,也是英國電子政府建設的一個顯著特色,發揮了頗為重要的作用。到2002年6月,電子特使辦公室已與國內3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伙伴,正與一些國際IT公司進行洽談。

   參考文獻

1、谷泉編譯:《布萊爾:英2005前完成政府上網》,天極網2000年3月1日,http://www.yesky.com/20000331/43570.shtml   

2、《英國的電子政府計劃讓生活更便利》,北方網2001年8月17日, http://tech.enorth.cn/system/2001/08/17/00011785.shtml

3、王小飛:《英國政府信息化思路和做法》,e?works 2001年10月8日,http://www. e?works  nec  cn/ewkArticles/Category  16/Article 3945.htm

4、《電子政務現狀?英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2002年第7期

5、焦興:《英國、意大利教育部門電子政務建設印象》,《中國教育報》2003年6月30日

6、《英國議院評論“電子政府”》,《中國信息導報》1998年12期

7、焦寶文主編:《電子政府導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8、周宏仁、唐鐵漢主編:《電子政務的理論與實踐??電子政務知識讀本》,國家行政學院2002年7月第1版

9、《英國??電子特使助政府》,  電子政務網2002年12月17日,http://www.lsteg.org/bank/gi?article?idd3=24δidb2=1δidb3=2



铁牛视频app下载苹果-铁牛视频app下载地址-铁牛视频app破解版ios